ok8.org > 汉字/字典 > 克

克字的笔画:7画;

(参见剋)

ㄎㄜˋ

〔《广韵》苦得切,入德,溪。〕

1.能够。

《书·舜典》:“慎徽五典,五典克从。”

孔传:“五教能从,无违命。”

《诗·齐风·南山》:“析薪如之何?匪斧不克。”

毛传:“克,能也。”

宋叶适《陈秀伯墓志铭》:“某常欲以吾祖为託,至是始克有言也。”

清侯方域《重修书院碑记》:“历宋,而元,而明,至万曆间,始克有郑公再举行之。”

鲁迅《书信集·致许寿裳》:“所馀尚二百馀叶,未知如何始克告竣?”

2.胜任。

《易·大有》:“公用亨于天子,小人弗克。”

孔颖达疏:“小人德劣,不能胜其位。”

明何景明《霍山辞》:“夫臣者以诚奉职,以道爱君,不克其职则耻,不得其道则止。”

3.完成。

《春秋·宣公八年》:“冬十月己丑,葬我小君敬嬴,雨,不克葬。庚寅,日中而克葬。”

杜预注:“克,成也。”

4.能耐。

《淮南子·缪称训》:“中行缪伯,手搏虎而不能生也,盖力优而克不能及也。”

王念孙《读书杂志·淮南十》:“克不能及,当为克不及。克,能也。言搏虎之力虽优,而服虎之能则不及也。”

5.战胜;攻取。

《易·既济》:“高宗伐鬼方,三年克之。”

《吕氏春秋·爱士》:“﹝缪公﹞遂大克晋,反获惠公以归。”

高诱注:“克,胜也。”

唐韩愈《司徒兼侍中许国公神道碑铭》:“师道之诛,公以兵东下,进围考城,克之。”

《水浒传》第九九回:“且说卢俊义等已克汾阳府。”

郭沫若《北上纪行》:“才欣克辽渖,又听下徐淮。”

6.制服;克制。

《书·洪范》:“沉潜刚克,高明柔克。”

《左传·昭公十二年》:“王揖而入,馈不食,寝不寐。数日。不能自克,以及于难。”

汉扬雄《法言·问神》:“胜己之私谓克。”

唐韩愈《太学生何蕃传》:“蕃,纯孝人也,闵亲之老,不自克,一日揖诸生归养于和州。”

7.杀。

《书·牧誓》:“弗迓克奔,以役西土。”

孙星衍疏引郑玄曰:“克,杀也。”

《春秋·隐公元年》:“郑伯克段于鄢。”

穀梁传:“克之者何?杀之也。”

8.害,损伤。

汉陆贾《新语·至德》:“外骄敌国,内克百姓。”

9.好胜;忌刻。

《论语·宪问》:“克、伐、怨、欲不行焉,可以为仁矣?”何晏集解引马融曰:“克,好胜人也。”

《左传·僖公九年》:“无好无恶,不忌不克之谓也。今言多忌克,难哉。”

南朝宋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规箴》:“王右军与王敬仁、许玄度并善,二人亡后,右军为论议更克。”

《新唐书·南蛮传中·南诏下》:“京(蔡京)褊忮贪克,峻条令,为炮熏刳斮法,下愁毒,为军中所逐。”

10.犹训斥,教训。杜鹏程《保卫延安》第一章:“周大勇说:‘他叫“年青的老革命”倒好点,一叫“周大勇同志”,那十回有九回是克我。嘿,我算摸透咯!’”高云览《小城春秋》第三八章:“昨天,他们三个还联合起来克了四敏一顿呢!”

11.消化。参见“克食”。

12.犹如。

《史记·律书》:“且兵凶器,虽克所愿,动亦秏病。”

刘淇《助字辨略》卷五释云:“此克字,犹云如也。”

13.犹及。

《文选·班固〈东都赋〉》:“原野厌人之肉,川谷流人之血。

秦项之灾,犹不克半。”

李周翰注:“比于秦末项羽之灾,犹未及此之半。”

宋吴曾《能改斋漫录·乐府一》:“﹝晁次膺﹞效乐府体属词以进,名《并蒂芙蓉》。上览之称善,除大晟府协律郎,不克受而卒。”

14.古代灼龟甲卜吉凶,其裂纹相交错者谓之克。

《书·洪范》:“乃命卜筮,曰雨,曰霁,曰蒙,曰驿,曰克,曰贞,曰悔。”

孔传:“兆相交错。”

15.古国名。

王国维《观堂集林·克钟克鼎跋》:“观克钟克鼎出土之地并克鼎中锡土之事,克之疆域盖远矣。

克器出于宝鸡县南之渭水南岸,殆克之所都。”

16.﹝法gramme﹞公制重量和质量单位,一克等于一公斤的千分之一。旧称公分。

17.藏语的容量单位。如以克量青稞,一克容量重约二十五市斤。

18.藏语的土地面积单位。一克地就是可以播种一克种子的土地,约合一市亩。

19.限定;约定。

《宋书·南郡王义宣传》:“义宣因此发怒,密治舟甲,克孝建元年秋冬举兵。”参见“克日”、“克期”。

20.通“刻”。铭记;凋刻。

《诗·大雅·云汉》:“后稷不克。”

郑玄笺:“克,当作刻。刻,识也。”参见“克丝”。

21.通“核”。

《书·吕刑》:“其罪惟均,其审克之。”

《汉书·刑法志》引作“其审核之”。

《管子·七臣七主》:“数出重法,而不克其罪,则姦不为止。”

王念孙《读书杂志·管子九》:“引之曰:克读为核,不克其罪,谓不核其罪之虚实也。”

22.同“剋”。

阅读:2372

●〖汉字〗克(拼音版)

●〖汉字〗克(繁體版)

⇚前一个汉字:兌

⇛后一个汉字:光
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学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