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k8.org > 汉字/字典 > 重

重字的笔画:9画;

I

zhòng

ㄓㄨㄥˋ

〔《广韵》柱用切,去用,澄。〕

〔《广韵》直陇切,上肿,澄。〕

1.重量;分量。

《墨子·杂守》:“重五斤已上诸林木,渥水中无过一茷。”

汉桓宽《盐铁论·刑德》:“千钧之重,人不轻举。”

宋沉括《梦溪笔谈·神奇》:“其大如拳,一头微锐,色如铁,重亦如之。”

周启范《宁波的海鲜·妹龄鸡》:“这种鸡,生来小巧玲珑,活泼可爱,养大了也不会重逾一斤。”

2.分量重。与“轻”相对。

《书·大禹谟》:“罪疑惟轻,功疑惟重。”

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权,然后知轻重。”

北周庾信《谨赠司寇淮南公》诗:“寒谷梨应重,秋林栗更肥。”

柳青《创业史》第一部第二五章:“话少,意思是很重的。”

3.繁重;沉重。

《韩诗外传》卷一:“任重道远者,不择地而息。”

巴金《春》十八:“他觉得头很重,脸也在发烧。”

4.重要;紧要。

《孟子·告子下》:“任人有问屋庐子曰:‘礼与食孰重?’曰:‘礼重。’”南朝梁沉约《齐故安陆昭王碑文》:“方城、汉池,南顾莫重。”

明沉德符《野获编·宫闱·宪宗废后》:“礼部具榜晓谕京城内外大小官民之家,素有家法女子,年十五至十八者,令其父母送来亲阅。时去睿皇升遐纔五旬,而遽下此诏,盖宗祧之计重也。”

5.庄重;稳重。

《论语·学而》:“君子不重则不威。”

《荀子·议兵》:“徙举进退,欲安以重,欲疾以速。”

唐韩愈《祭窦司业文》:“魁然厚重,长者之风。”

6.慎重;谨慎。

《荀子·议兵》:“重用兵者强,轻用兵者弱。”

汉司马迁《报任安书》:“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,殆为此也。”

《东观汉记·沉丰传》:“﹝丰﹞为政慎刑重杀。”

唐刘肃《大唐新语·极谏》:“兵者凶器,战者危事,故圣王重行之也。”

7.引申为不轻易,难。

《管子·立政》:“劝勉百姓,使力作毋偷,怀乐家室,重去乡里,乡师之事也。”

《史记·司马相如列传》:“方今田时,重烦百姓。”

司马贞索隐:“重犹难也。”

8.看重;重视。

《墨子·亲士》:“臣下重其爵位而不言,近臣则喑,远臣则吟,怨结于民心,谄谀在侧,善议障塞,则国危矣。”

《史记·酷吏列传》:“太后闻之,赐都金百斤,由此重郅都。”

三国魏曹丕《典论·论文》:“则古人贱尺璧而重寸阴,惧乎时之过已。”

《初刻拍桉惊奇》卷二九:“直到近来,把这事越重了。”

9.引申为珍惜;吝惜。

《史记·陈丞相世家》:“项王为人,恭敬爱人,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。至于行功爵邑,重之;士亦以此不附。”

《汉书·季布栾布田叔传赞》:“贤者诚重其死。”

10.崇尚;推崇。

《礼记·缁衣》:“臣仪行,不重辞。”

郑玄注:“重,犹尚也。”

孔颖达疏;“为臣之法,不尚虚华之辞。”

唐白居易《长恨歌》:“遂令天下父母心,不重生男重生女。”

宋陆游《老学庵笔记》卷五:“承平日,甚重宫观。

宣和中,晁以道知成州,有请,吏部报云:‘照会本官,历任已曾住宫观,不合再有陈乞。’遂致仕而归。”

11.昂贵;价高。

《管子·乘马数》:“彼物轻则见泄,重则见射。”

《文选·张协〈杂诗〉之十》:“尺烬重寻桂,红粒贵瑶琼。”

李善注:“《战国策》……楚国食贵于玉,薪贵于桂。”

清顾炎武《钱法论》:“然至于今,物日重,钱日轻,盗铸云起,而上所操以衡万物之权,至于不得用。”

12.尊;尊贵。

《墨子·天志下》:“我未尝闻天之祷祈福于天子也,吾以此知天之重且贵于天子也。”

《史记·高祖本纪》:“沛中豪桀吏闻令有重客,皆往贺。”

唐杜甫《哭长孙侍御》诗:“道为诗书重,名因赋颂雄。”

13.指尊敬、敬重。

宋范仲淹《送徐登山人》诗:“重君爱诗书,孜孜不知老。”

14.担当;负责。

《左传·昭公五年》:“既获姻亲,又欲耻之,以召寇雠,备之若何,谁其重此?”俞樾《群经平议·春秋左传三》:“重犹任也……重与任义本相因,故亦得相通。‘谁其重此’即‘谁其任此’,言谁任其咎也。”

15.指重任。

《孟子·万章上》:“其自任以天下之重如此,故就汤而说之以伐夏救民。”

宋王安石《户部郎中赠谏议大夫曾公墓志铭》:“始公自任以当世之重也,虽人望公则亦然。”

清严如熤《三省边防备览》:“任边防之重者,不可不随时占候也。”

16.指权力;权势。

《荀子·致士》:“自古及今,未有二隆争重而能长久者。”

《商君书·修权》:“今乱世之君臣,区区然皆擅一国之利,而管一官之重,以便其私,此国之所以危也。”

《汉书·王莽传上》:“当是时,宫亡储主,董贤据重。”

17.威重;威望。

《史记·汲郑列传》:“吾徒得君之重,卧而治之。”

《汉书·天文志》:“凡五星所聚宿,其国王天下:从岁以义,从荧惑以礼,从填以重,从太白以兵,从辰以法。”

颜师古注引韦昭曰:“谓以威重得。”

18.增,加重。

《左传·宣公十二年》:“今天或者大警晋也,而又杀林父以重楚胜,其无乃久不竞乎?”

《史记·孝文本纪》:“今纵不能博求天下贤圣有德之人而禅天下焉,而曰豫建太子,是重吾不德也。”

宋徐铉《赠维扬故人》诗:“一事无成空放逐,故人相见重凄凉。”

19.浓厚;浓重。

《吕氏春秋·尽数》:“味无以烈味重酒。”

高诱注:“重,酒厚也。”

唐骆宾王《在狱咏蝉》:“露重飞难进,风多响易沉。”

宋林逋《湖楼晚望》诗:“夕寒山翠重,秋淨雁行高。”

宋苏庠《菩萨蛮·自宜兴还西冈作》词:“江南鶗鴃梦,山色朝来重。”

20.指酣沉。

宋程垓《愁倚栏》词:“昨夜酒多春睡重,莫惊他。”

21.重浊。

《陈书·周铁虎传》:“语音伧重,膂力过人。”

元萨都剌《过高邮射阳湖杂咏》之四:“雨湿鼓声重,风匀湖面平。”

杨朔《三千里江山》第五段:“洞子里黑的不透半点缝,气也变重了,喘的怪不顺熘。”

22.犹大。

南朝宋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仇隙》:“王右军素轻蓝田。”

蓝田晚节论誉转重,右军尤不平。

唐白居易《凶宅》诗:“权重持难久,位高势易穷。”

周立波《暴风骤雨》第二部六:“杜善人的秃头冒出汗珠子,人多势重,他害怕了。”

23.严肃;严明。

清俞正燮《癸巳类稿·韩文靖公事辑》:“丧师者获全,则行阵解体,请行显戮,以重军威。”

《续资治通鉴·元明宗天曆二年》:“风纪重则贪墨惧。”

24.辎重。指军中载物之车。

《左传·宣公十二年》:“楚重至于邲。”

杜预注:“重,辎重也。”

孔颖达疏:“辎重,载物之车也。”

《左传·襄公十年》:“孟氏之臣秦堇父辇重如役。”

杜预注:“步挽重车以从师。”

孔颖达疏:“重者,车名也。载物必重,谓之重。”

《汉书·陈汤传》:“从后与汉军相及,颇寇盗后重。”

颜师古注:“重,谓辎重也。”

25.指死刑。

《后汉书·陈宠传》:“汉旧事断狱报重,常尽三冬之月,是时帝始改用冬初十月而已。”

李贤注:“重,死刑也。”参见“重罪”。

26.谓宗法社会嫡长子之大宗继承权。

《仪礼·丧服》:“受重者,必以尊服服之。”

《墨子·号令》:“四面四门之将,必选择之有功劳之臣,及死事之后重者。”

汉董仲舒《春秋繁露·尧舜不擅移汤武不专杀》:“今父有以重予子,子不敢擅与他人,人心皆然。”

唐韩愈《顺宗实录二》:“主器之重,归于长子。”

27.副词。表示程度深,相当于“极”、“甚”。

银雀山汉墓竹简《孙膑兵法·五名五恭》:“重柔之兵,则躁而恐之,振而捅之,出则击之,不出则回之。”

《吕氏春秋·悔过》:“今行数千里,又绝诸侯之地以袭国,臣不知其可也,君其重图之。”

高诱注:“重,深。”

汉司马迁《报任安书》:“李陵既生降,隤其家声,而僕又佴之蚕室,重为天下观笑。”

唐白居易《渭村雨归》诗:“复兹夕阴起,野思重萧条。”

清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连城》:“史乃设筵招生,以千金列几上,曰:‘重负大德,请以相报。’”

28.指音强。参见“重音”、“重读”。

29.通“湩”。乳汁。参见“重酪”。

30.通“肿”。

《诗·小雅·无将大车》:“无思百忧,祇自重兮。”

马瑞辰通释:“重之言肿也。

《说文》:‘瘤,肿也。’又曰:‘痤,小肿也。’成公六年《左传》:‘于是有沉溺重膇之疾。’杜注:‘重膇,足肿。’此肿通作‘重’之证。肿亦为病,与‘祇自疧兮’同义。”

《左传·成公六年》:“郇、瑕氏土薄水浅,其恶易觏……于是乎有沉溺重膇之疾。”

杨伯峻注:“重,即今‘肿’字。”

31.通“动”。

《左传·僖公十五年》:“且晋人慼忧以重我,天地以要我。”

马王堆汉墓帛书乙本《老子·道经》:“女(安)以重(动)之,徐生。”

《管子·轻重丁》:“地重投之哉兆。”

郭沫若等集校:“‘重’乃‘动’之假字,金文每以‘童’字为‘动’,又‘投’乃‘疫’之坏字。”

II

chóng

ㄔㄨㄥˊ

〔《广韵》直容切,平锺,澄。〕

“緟”的今字。

1.重迭;重複。

《易·坎》:“习坎,重险也。”

孔颖达疏:“两坎相重,谓之重险。”

《易·繫辞下》:“八卦成列,象在其中矣;因而重之,爻在其中矣。”

北齐颜之推《颜氏家训·勉学》:“﹝梁元帝十二岁﹞率意自读史书,一日二十卷,既未师受,或不识一字,或不解一语,要自重之,不知厌倦。”

宋陆游《游山西村》诗:“山重水複疑无路,柳暗花明又一村。”

《红楼梦》第二九回:“昨儿还为这箇起了誓呢,今儿你到底儿又重我一句;我就‘天诛地灭’,你又有什么益处呢?”

2.多;过分。

《左传·成公二年》:“重器备,椁有四阿,棺有翰桧。”

杜预注:“重,犹多也。”

《吕氏春秋·去私》:“黄帝言曰:‘声禁重,色禁重。’”毕沅校正引《黄氏日抄》:“此禁声色太过耳。”

《文选·张衡〈东京赋〉》:“于时蒸民,罔敢或贰,其取威也重矣。”

薛综注:“重,犹多也。”

3.两个。

《诗·鲁颂·閟宫》:“朱英绿縢,二矛重弓。”

郑玄笺:“二矛重弓,备折坏也。”

高亨注:“重弓,每个战士带两张弓。”

《墨子·节用中》:“黍稷不二,羹胾不重。”

4.副词。表示动作行为的重複,相当于“再”、“又”、“重新”。

《左传·昭公十年》:“叔向辞之曰:‘……孤斩焉在衰絰之中,其以嘉服见,则丧礼未毕,其以丧服见,是重受弔也。大夫将若之何?’”南朝宋谢灵运《拟魏太子“邺中集”诗·陈琳》:“复睹东都辉,重见汉朝则。”

唐韩愈《顺宗实录一》:“况大行皇帝酌于故实,重下遗诏。”

宋陆游《婕妤怨》诗:“永巷虽放弃,犹虑重谤伤。”

毛泽东《水调歌头·重上井冈山》词:“久有凌云志,重上井冈山。”

5.指重逢,,重新团圆。

南唐李煜《乌夜啼》词:“胭脂泪,留人醉,几时重。”

6.加上,表示更进一层。

《楚辞·离骚》:“纷吾既有此内美兮,又重之以脩能。”

唐柳宗元《送薛存义之任序》:“吾贱且辱,不得与考绩幽明之说;于其往也,故赏以酒肉而重之以辞。”

宋岳珂《桯史·淳熙内禅颂》:“盖帝王之世,以诗颂为一件最紧切事,专设採诗之官,以搜求之,重以其时,教养有方,人人能文。”

7.古代钱筮法的术语。以三钱掷之,俱背为重。

清凌廷堪《礼经释例·杂例》“凡筮,士坐筮,卿大夫立筮”:“此即京氏《易》。

项氏安世曰:‘以京《易》考之,世所传“火珠林”者,即其法也。以三钱掷之,两背一面为拆,两面一背为单,俱面为交,俱背为重。’”

8.量词。层;道。

《庄子·天下》:“天下棺椁七重,诸侯五重,大夫三重,士再重。”

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项王军壁垓下,兵少食尽,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。”

《百喻经·三重楼喻》:“木匠答言:‘无有是事。何有不作最下重屋,而得造彼第一之屋?不造第二,云何得造第三重屋?’”宋杨万里《万花川谷海棠盛开进退格》:“天开锦幄三千丈,日透红粧一万重。”

鲁迅《三闲集·无声的中国》:“近来还有一种说法……所以不如用浅显的文言来作新思想的文章.,可以少招一重反对。”

9.量词。种;件。

《书·顾命》:“越玉五重。”

五代齐己《东林寄别修睦上人》诗:“囊中自欠诗千首,身外谁知事几重。”

鲁迅《且介亭杂文末编·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》:“然而知道这一重公桉者,恐怕也已经不多了。”

10.量词。阶,级。

《续资治通鉴·宋高宗绍兴二十五年》:“甲寅,金诏:‘内外大小官覃迁一重。’”

11.倍。

《逸周书·文传》:“生十杀一者物十重,生一杀十者物顿空。十重者王,顿空者亡。”

孔晁注:“生多到重,生少到空。”

《墨子·非攻上》:“若以此说,往杀十人,十重不义,必有十死罪矣;杀百人,百重不义,必有百死罪矣。”

12.古代丧礼指在木主未及凋製之前代以受祭的木。

《仪礼·士丧礼》:“重,木刊凿之。甸人置重于中庭。”

郑玄注:“木也,县物焉曰重。刊,斮治,凿之为县簪孔也。士重,木长三尺。”

《礼记·檀弓下》:“重,主道也。”

郑玄注:“始死未作主,以重主其神也。”

《释名·释丧制》:“重,死者之资重也。含馀米以为粥,投之瓮而悬之。比葬未作主,权以重主其神也。”

《续资治通鉴·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》:“丙寅,瘗钦宗重于招贤寺,立虞主。”

13.怀孕。

《诗·大雅·大明》“大任有身”毛传:“身,重也。”

郑玄笺:“重谓怀孕也。”

汉刘向《列女传·楚考李后》:“李园女弟,发迹春申。

考烈无子,果得纳身。知重而入,遂得为嗣。”参见“重身”。

14.连累;牵连。

《老子》:“是以圣人处上而人不重,处前而人不害,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。”

《汉书·荆燕吴传赞》:“刘泽发于田生,权激吕氏,然卒南面称孤者三世。事发相重,岂不危哉!”颜师古注:“重犹累也。”

15.深(指距离)。参见“重渊”、“重涧”。

16.姓。

汉有重异。见《后汉书·耿弇传》。

III

tóng

ㄊㄨㄥˊ

〔《正字通》徒红切〕

1.通“穜”。先种后熟的穀物。

《诗·豳风·七月》:“黍稷重穋,禾麻菽麦。”

毛传:“后熟曰重,先熟曰穋。”

陆德明释文:“重,直容反。注同,先种后熟曰重。又作种,音同。

《说文》云:禾边作重,是重穋之字;禾边作童,是种蓺之字。今人乱之已久。”

2.通“童”。儿童。

《礼记·檀弓下》:“与其邻重汪踦往,皆死焉。”

郑玄注:“重,皆当为童。童,未冠者之称,姓汪名踦。”

3.通“童”。见“重童”。

阅读:5114

●〖汉字〗重(拼音版)

●〖汉字〗重(繁體版)

⇚前一个汉字:野

⇛后一个汉字:里
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学库